红岩革命纪念馆
基地介绍
红岩革命纪念馆,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与红岩村13号、曾家岩50号、桂园、《新华日报》旧址毗邻,它们都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活动基地,是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的中心。因业绩卓著,故设馆加以纪念。
历史背景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广州、武汉、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作为中共代表的周恩来,以及董必武、林伯渠、吴玉章、叶剑英、王若飞、邓颖超等同志也相继抵达,组成了以周恩来同志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当时的南方局和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都设在红岩村。1945年,毛泽东同志从延安到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的43天内,也住在红岩村13号。因此,当年的红岩村成了举世瞩目的政治活动中心。
红岩革命纪念馆于1999年3月动工修建,占地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00平方米。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是1959年由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写的。
该馆还管辖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中山四路64号重庆谈判暨《双十协定》签字处桂园、民生路240号《新华日报》营业部等多处革命遗址。常年对外开放,年平均观众80万人次以上,党的三代领导集体的大多数成员都先后参观该馆。
1991年4月16日江泽民总书记参观红岩后,题词“发扬红岩精神,沿着了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道路奋勇前进!”。中国历史性纪念馆。为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在国民党统治区进行的革命活动而建。在重庆市嘉陵江右岸的红岩村。
1958年建馆。占地总面积74384平方米,建筑总面积7351平方米。所属纪念地有:原中共中央南方局机关、八路军新四军重庆办事处红岩村13号,中共中央南方局办公处(俗称周公馆)曾家岩50号,中共代表团驻地中山三路263号,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会见各方面人士和国共两党签署《会谈纪要》的中山四路桂园,新华日报馆址化龙桥化龙新村76号,新华日报营业部民生路208号等革命旧址。其中红岩村13号和曾家岩50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市文物保护单位。馆藏文物922件。
1970年在红岩村建立一个陈列室,通过中共代表团、南方局的革命文物、文献资料、历史图片500余件,系统展示1938年10月至1947年3月期间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的历史活动、新华日报及中国南部广大区域内共产党各级组织的活动。该馆年观众在65万人次以上。馆内现有馆藏文物874件,重要历史资料(含历史文献、档案资料)1500余份,《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当年的报刊20余种844本(含合订本和少量影印本),当年新华日报馆、三联书店等报馆、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进步书籍1119册,历史图片2600余幅。作为“红岩精神”发祥地的红岩纪念馆,正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个现代化的陈列馆正在兴建中,努力把该馆建设成为设施先进、环境幽雅的全国高水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参观旅游胜地。红岩革命纪念馆将以优质的服务,迎接来自五湖四海的参观者,把红岩精神传向四面八方。
红岩革命纪念馆于1999年3月动工修建,占地1780平方米,建筑面积5300平方米,展厅面积4900平方米。馆名"红岩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是1959年由董必武同志亲笔题写的。
注:以上大事记,为红岩联线所管辖所有红岩精神相关旅游景点事件记载,非单独红岩革命纪念馆记事。
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重庆办事处旧址位于红岩村13号,是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曾住在这里。周恩来、董必武、叶剑英、博古、林伯渠、吴玉章、王若飞、邓颖超等中国共产党著名领导人曾长期在此生活、战斗,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全国解放后,红岩村13号得到人民政府的妥善保护,1958年5月1日,在此地建成红岩革命纪念馆并对外开放。1961年3月,国务院公布此楼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的红岩革命纪念馆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实用信息
红岩村革命纪念馆9:00~17:00开馆,16:30分开始禁止继续入馆参观。
门票:免费
公交:乘210路、215路、219路、219路区间、261路、262路、318路、410路、501路、503路、808路公共汽车在红岩村站下车,步行可达。
注意:重庆公交车去程与回程所走线路不完全重合,请注意所乘坐公交车前行方向是否可抵达红岩村站。
轨道交通:乘坐地铁5号线、9号线到达红岩村站。
上一篇:渣滓洞
下一篇: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